新世紀以來,尤其是過去這5年來,日新月異的IT技術創新,尤其是在云計算、邊緣、容器、微服務、時間敏感網絡技術等領域的成果為傳統工業自動化系統的變革創造了更好的條件,這次可能“真的會不一樣了”。
工業自動化系統未來主要的變革應該會發生在傳統的控制層。現場層的功能是傳感及執行,而感知功能在數字化時代是更為重要的 ;上位的信息層由于實時性要求不高,今天就已經陸續在實施基于云平臺的解決方案。而控制層如何變革,會不會面目全非,甚至消失?目前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偏保守,或者偏激進的方案。激進的思路是直接從傳感器到云端的解決方案,而本地的數據采集、分析等功能由邊緣平臺完成。
實時性一直以來是商用 IT 技術的軟肋,目前這些新興IT技術也沒有能夠很好解決這一點。但從大的趨勢看,過去這10、20年間,IT技術在自動化領域的推進是持續的,并且速度越來越快。基于全球IT行業極強大的技術創新力,及可以投入的資源,對于實時性障礙的解決不宜過度悲觀。TSN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后想說的是,用戶需求在推動技術進步上永遠是不可忽視的驅動力,其實是在大的技術變革之際。當年PLC的誕生就是源于通用汽車公司的需求,大的背景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已來臨,計算機技術正開始導入工業領域。他們提出了需求計劃書,而由當初的DEC公司基于需求開發出了第一臺PLC。
今天,我們又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之際,一個很相似的例子是埃克森美孚,他們基于目前可以應用的新IT技術進步,提出了新一代DCS的架構,并組織相關合作伙伴,一起致力于新系統的開發、推廣及應用實施,其背后的邏輯是認為目前市面上所有的DCS在技術及成本領域都無法滿足其需求。
文章來源:控制工程中文版